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化跨单位联学共建机制,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真相、传承红色基因,9月24日,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空间系博士生党支部联合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空间信息研究中心党支部共同开展第二次线下共建活动,组织两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代表集中观看历史纪录片《731》。研究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校友泽仁志玛,研究中心党支部宣传委员黄河,空间学院专职辅导员冯骥参加活动。
纪录片《731》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团队历时三年摄制完成,导演团队走访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历史档案馆,采访80余位历史学者、幸存者及后代,首次公开100余件从未曝光的原始档案。影片以“细菌战研究”“人体实验”“罪行遗存”三大板块为核心,通过战犯供述影像、实验报告原件、受害者口述等一手资料,全景式还原731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地区实施活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的反人类暴行,深刻揭示战争阴霾下人性的扭曲与历史的沉重。
观影过程中,党员们神情凝重。当银幕上出现幸存者回忆亲人遭受实验折磨的片段时,不少党员眼眶湿润。影片中“冻伤实验”“细菌炸弹投放”等历史场景的真实还原,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战争暴行对人类文明的践踏,更深刻理解“和平”二字的千钧分量。
影片结尾处“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的结语,与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的重要论述高度契合,呼应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的要求。观影结束后,党员们围绕“历史记忆与青年担当”展开热烈讨论。课本上的文字远不及影像带来的冲击强烈,那些冰冷的实验数据背后,是无数无辜生命的消逝。片中哈尔滨平房区建立罪证陈列馆、青年志愿者义务讲解历史的情节,引发大家共鸣。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深刻的警示录。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警钟长鸣,才能行稳致远。《731》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面镜子,照见历史的伤痕,也照亮青年的责任。作为新时代学子,我们既要以史为鉴筑牢思想防线,更要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强国行动,将“和平来之不易”的认知转化为“强国有我”的实践,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需求,用青春担当回应时代召唤。
